2001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海洋保护区、海水增养殖区、海水浴场、海洋油气区、海洋倾倒区等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力度,强化了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
●海洋保护区
2001年,沿海各级政府重视海洋保护区建设,在加强对原有保护区管理的基础上,加快了新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年内新建海洋保护区2个。至2001年,我国各类海洋保护区总数已达71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1个,地方级保护区50个,总面积23,805平方公里。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海南省通过科学调查、公众教育、加强监督管理、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等,使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人工繁育引种扩大了红树林的面积和数量,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海洋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文昌鱼种群生长、繁殖向良性状态发展。辽宁省双台子河口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有了较明显的恢复。
但是,各类保护区的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遭到人为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海水浴场
为维护滨海旅游区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及时掌握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评价海水浴场的健康程度,2001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监测,在游泳高峰期对浴场海水的温度、透明度、PH、盐度、粪大肠杆菌及潮时、潮位、海面漂浮物等海水浴场环境质量指标实施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大连傅家庄和金石滩浴场,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和南戴河浴场,青岛一、二、三、六海水浴场和石老人、金沙滩海水浴场,江苏连云港连岛浴场,厦门岛东部浴场,广西北海银滩浴场,海南海口假日海滩和三亚亚龙湾浴场的水质基本良好,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基本符合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标准。
●海水增养殖区
为评价海水增养殖区的环境质量状况,2001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近岸海域海水增养殖区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大部分近岸海域增养殖区的环境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增养殖海域的环境质量要求。
鸭绿江口至庄河近岸部分海域、辽河口附近海域、浙江近岸部分海域、福建北部近岸部分海域和珠江口附近部分海域增养殖区的无机氮、磷酸盐和汞、铅等指标偏高,已成为影响养殖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海洋油气区
2001年,我国管辖海域有23个油(气)田生产运行,排海含油污水共5,094万吨,比上年增加446万吨,增幅为9.6%;全年排海油量1,445吨,比上年增加87吨,增幅为6.4%。除少数油(气)田发生溢油和排污事故外,各油(气)田排海污水符合国家标准。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环境要求。
1月11日至16日,渤海绥中36—1油矿F31井由于安全阀破裂,致使约30吨原油泄漏入海。
|
2001年各海区海上油(气)田分布及排污状况统计
|
|
海 区 |
油气田(个)
|
含油污水排海量(万吨) |
排海油量(吨) |
|
渤 海 |
7 |
174 |
33 |
东 海 |
1 |
40 |
1 |
南 海 |
15 |
4880 |
1411 |
合 计 |
23 |
5094 |
1445 |
|
●海洋倾倒区
2001年,我国实际使用海洋倾倒区61个,倾倒疏浚物、渣土共计8,965.2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555万立方米;全年共签发倾倒许可证541份。各海区中,东海倾倒量最大,渤海次之,南海第三,黄海最小。通过加强海洋倾倒区监督管理和监测监视,各海洋倾倒区的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环境要求。
|
2001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倾倒区使用情况统计
|
|
省市 |
使用倾倒区(个)
|
倾倒量(万立方米) |
签发许可证(份) |
|
辽宁 |
6 |
353.4 |
20 |
河北 |
4 |
1380.4 |
11 |
天津 |
2 |
735.0 |
38 |
山东 |
9 |
677.3 |
49 |
江苏 |
2 |
348.2 |
5 |
上海 |
8 |
2682.5 |
211 |
浙江 |
11 |
587.7 |
113 |
福建 |
3 |
46.9 |
30 |
广东 |
10 |
1908.8 |
45 |
广西 |
3 |
60.4 |
14 |
海南 |
3 |
184.6 |
5 |
合计 |
61 |
8965.2 |
541 |
|